常德市清真寺
2011-06-23
始建于明代永樂年間(公元1403—1424年),原址在回民聚居區沙河街玉帶橋右側,清順治二年(1645)改建于此。寺內正殿主梁上刻有“順治年重建”字樣,大殿檐前廳屋大梁上刻有“大清咸豐歲次辛酉壹拾壹年又一次重修”的字樣。原清真古寺建筑呈不規則的“工”字形。前有牌樓,南為宮殿式三進大殿(殿前廳、主殿、講經樓及兩側花園),雕梁畫柱,莊嚴肅穆。大殿兩并排為兩進套舍;前為教長、“哈里發”助教臥房;中有花園式天井;內進為南北對立之兩排傳授經文的教室;大殿廳前為花園;左側廂房為客廳與銀錢房。與此相聯結的北端為一排橫屋,由東至西分別為保管室,“塔卜”與洗盆存放室,井亭與沐浴水房,廁所;橫屋北端為務本小學校址。整個大殿、套舍、廂房、橫屋及校室就地形布局,錯落有致,闊朗舒暢,古樸風雅。全寺建筑面積達2000平方米,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,原寺內殿前廳石碑林立,大殿及殿前懸掛有大小數十塊黑底金字匾額。由于1933年遭受慘重水災,抗戰期間又遭日機轟炸,以及“文革”期間的嚴重破壞,現大殿檐前僅存一塊“俱善堂”碑刻及黑底金字匾額三塊,其中一塊為“古今唯一”,落款是“欽賜黃馬褂紫金鎖提督軍門鎮南將軍馬如龍于大清光緒二年貴月題”,第二塊為“教傳真統”,落款是“大清咸豐歲次辛酉壹拾壹年谷擔總管鄉老兼理題”,另一塊是“無極真源”。常德清真古寺為伊斯蘭教培育了不少杰出人才,先后在古寺掌管教務、開學講經的“伊瑪目”和阿訇許多都是品學兼優的大學者和大阿訇。如馬德珍、虎鎮標、李仁山、張春山、張澤甫、馬忠孝、金耀祖、馬禮賢、翦萬奎、黃聲祥、黃承恩、定中明、黃承才、李先志、黃承吉、馬道美等。舊時古寺為大坊,有較多的寺產,曾先后支持和興辦過“清真義學”、“清真高級小學?!?、“清真務本小學”、“清真東?!?、“清真西?!?、“國民小學”、“業余夜?!?、“阿文專修班”以及“常德伊斯蘭師范學?!钡?。解放后,教務、教產漸衰,特別是“文革”十年動亂,使清真古寺積有的文物、典籍、契據被毀,教務一度癱瘓,所有寺產由房產公司代管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,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了貫徹落實,房地產公司退還了代管的寺產,退還了代管資金。1987年清真古寺進行了修復,保持了古建筑的色彩,同年8月1日竣工,正式對外開放,是百座全國“五好清真寺”之一。2003年,為了適應形勢的需要和穆斯林群眾的要求,投資300余萬元,已將原清真寺拆掉原地重建。重建后的清真古寺氣勢宏偉,僅大殿即擴大4倍以上,能容納千人以上禮拜。2005年別評為“湖南省五好清真寺”,2011年被評為“解經”工作先進場所。
現地址:湖南常德市人民東路
郵編:415000
阿訇:黃信、張常斌
郵編:415000
阿訇:黃信、張常斌
通訊報道
最近更新
- “湖南省伊斯蘭教界安全生產調研檢查行動”------省伊協到邵陽市重點清真寺開展安全生產及疫情防控檢查
- 省伊協黃祖群會長一行蒞臨株洲清真寺開展安全生產檢查調研
- “安全生產責任重于泰山”——省伊協赴株洲市、長沙市清真寺開展安全生產檢查調研
- 桃江縣、鲊埠回族鄉領導與伊斯蘭教界和穆斯林群眾代表座談
- 長沙市伊協開展“善行齋月·愛心行動”活動
- 長沙市伊協召開穆斯林代表人士座談會
- ?善行齋月愛心行動---桃江縣伊斯蘭教界開展2022年善行齋月慈善活動
- 長沙市伊協召開2022年第二季度常務理事會儀
- “善行齋月·愛心行動”——湖南省伊協開展2022齋月慰問暨伊斯蘭教中國化數據調研活動
- 長沙市民宗局李佑明局長蒞臨清真寺指導防疫工作和齋月慰問
聯系我們
中國?湖南省伊斯蘭教協會
地址:中國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天劍路266號
電話/傳真:+86 0731-85184084
郵編:410007
郵箱:hnislm@hotmail.com